蒜薹(也稱蒜苔)是莖葉類蔬菜,在我國分布廣泛,南北各地均有種植,貯量大、貯期長。蒜薹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山東萊蕪、金鄉,江蘇射陽、邳州,河南杞縣、中牟等地。
蒜薹貯藏特性
1.品種及其耐貯性
蒜薹主要品種有超化大蒜、開封大蒜、上海嘉定大蒜、河北安國大蒜、蒼山糙蒜、蒼山高腳蒜、嘉祥大蒜、蘇聯大蒜等。
蒜薹收獲期比較集中,采收季節溫度較高,所以蒜薹易老化變質,不易貯藏,薹苞易膨大或開散,薹梗極易褪綠變黃、變糠或纖維化,甚至失去食用價值。
2.貯藏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
蒜薹如入庫時含水量高,會導致貯藏過程中腐爛;入庫時帶病,會增加貯藏期發病率;入庫時如老化會使貯藏效果變差。
3.貯藏病害及其防控
蒜薹貯藏病害主要包括薹梢褐變、霉變和薹苞膨大。防控措施包括:適時采收,盡量縮短收運時間,嚴防收運期間高溫、風干;入庫前剪掉褐變、腐爛部分,保證蒜薹品質;貯藏庫保持低溫和長期穩定;扎緊袋口、防止漏袋,縮短給氧時敞開袋口的時間。 2適宜貯藏條件
溫度:-0.5℃~0℃。
相對濕度:85%~95%。
氣體成分:當采用硅窗保鮮袋貯藏時,扎口后1周內應每天檢測氣體成分,待氣體成分穩定后,可每10天~15天檢測一次;氧氣(O2)控制在2%~5%,二氧化碳(CO2)控制在5%~8%。采用塑料薄膜保鮮袋貯藏時,一般5天至10天為一個調氣周期,每個周期扎口4天后開始檢測,每天一次;氧氣(O2)控制在1%~3%,貯藏前期控制在1%,后期控制在3%;二氧化碳(CO2)控制在10%~13%,貯藏前期控制在13%,后期控制在10%。 3貯藏設施和方式
蒜薹貯藏通常采用高溫庫加小袋包裝、塑料包裝袋(大帳)自發氣調貯藏或硅窗氣調貯藏方式。直接采用氣調庫長期貯藏時,蒜薹極易失水,不建議采用。
蒜薹貯藏技術要點
(一)工藝流程
貯藏前準備→采收→保鮮處理→包裝→預冷→貯藏(取樣觀察)→適時出庫銷售
(二)貯藏前準備
1.清潔、消毒。冷庫及包裝物都應清潔、消毒,常用消毒殺菌方式有:①消毒煙霧劑進行熏蒸;②4%漂白粉溶液進行噴灑消毒或用0.5%~0.7%過氧乙酸溶液進行噴灑消毒;③臭氧發生器消毒,按照每100立方米容積5克/小時的臭氧發生量,配備臭氧發生器,庫內臭氧濃度達到10毫升/升左右。
2.提前降溫。蒜薹入庫前2天開啟制冷機組,將庫溫逐步降至-2℃。
(三)采收
蒜薹應適時采收,宜在總薹苞下部變白、蒜薹頂部向下彎曲時采收。采收時間以晴天中午最佳,此時薹條柔軟、韌性強;避免雨后或澆灌后2天~3天內采收。采收時用手拔方法抽出,不宜借助針、刀等輔助工作。采后應盡快運輸至預冷場所,不得在陽光下曝曬,在運輸過程中應注意防雨、防曬、防止捂包發熱。
(四)貯前保鮮處理
長期貯藏的蒜薹,宜采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保鮮劑處理。保鮮劑可選用液體保鮮劑或保鮮煙劑,或兩者兼用。液體保鮮劑可在分揀整理后入庫前使用,也可將蒜薹放置在預冷貨架上時使用,預冷到零度以下不得使用;保鮮煙劑宜在蒜薹入滿庫后使用,關閉風機,點燃煙劑,密閉熏蒸4小時后開機制冷。保鮮劑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。
(五)包裝
包裝材料可選擇硅窗保鮮袋或塑料薄膜保鮮袋,規格通常為15千克/袋~25千克/袋,厚度依據所用塑料薄膜材質而定。預冷結束后,按同一產地、同一批次、同一品種、同一等級規格裝袋。整齊排列2層-3層于包裝袋中,薹梢向外,包裝袋單層擺放,有硅窗口的一面朝上且不能遮擋硅窗口。將整庫蒜薹全部裝完,溫度穩定在-0.5℃~0℃后統一扎緊袋口,同時按每個產地、每個批次不少于3個設置取氣樣袋。
(六)預冷
蒜薹采收后應及時進行預冷。有專用預冷間等預冷條件的,應盡快放入預冷間,邊分揀邊預冷,預冷至0℃~5℃后轉往貯藏間繼續降溫至適宜貯藏溫度。
(七)貯藏
1.碼垛。采用小包裝袋自然氣調貯藏時,將挑選好的蒜薹捆成小把,裝入厚度為0.06毫米~0.08毫米塑料薄膜袋內,每袋為15千克~20千克,占袋內容積的50%~60%。
采用硅窗氣調貯藏時,將挑選好的蒜薹裝入貯藏箱內,先在庫底鋪設一層塑料薄膜,底膜大小比帳身大200毫米-300毫米,然后將裝好蒜薹的貯藏箱在底膜上堆碼,堆碼時要注意留有適當空隙,保證冷空氣循環。大帳規格一般為4.1米×3.7米×1.4米,硅窗面積為1.28平方米,可貯藏蒜薹2噸。蒜薹堆碼后及時扣帳,使底膜和帳身卷封嚴密,用細土壓實。
2.溫度控制。以采用氟利昂制冷機組冷藏庫為例,將設備設置為-0.5℃~-1℃之間運行。
3.濕度控制。冷藏庫內相對濕度控制在85%~95%。
4.氣體控制。貯藏后期視天氣和庫內空氣狀況進行通風換氣,每月2~3次。通風換氣應選擇一天中氣溫與庫溫最接近時進行,避開雨天和霧天。
(八)出庫
要根據貯藏蒜薹質量變化情況及市場行情適時出庫銷售。蒜苔貯藏時間一般為8~10個月,全部出庫后,要清掃冷庫,以備下次再用。